杭州
Table of Contents
1 准备工作
查询天气。
旅游期间杭州晴天比较多,准备好帽子,防晒霜,擦汗用的毛巾。线路上有不少的水域和树林,我又比较怕蚊子,准备好驱蚊喷雾,电蚊香。
摄影装备。
相机:索尼 a7m3 ,24-70 2.8 gm , 35 1.4 g, 80 1.4。其中前两个镜头是兰拓租的,价格还算便宜,主要是想体验一下这两个镜头,准备生日的时候入手其中之一。大部分在使用 2470 拍摄,小河直街用 35 拍摄,80 没派上用场。最后打算还是入手一个 16-35 2.8 的吧,24 感觉有些场景拍不到,70 拍远景也比较尴尬,不长不短的。摄影新手,高手勿喷。
iPhone x 主要给女朋友拍照,发朋友圈。
背包:乐摄宝金刚 ProTactic 450,行程能够放下我的一机三镜,游览的时候带着一机一镜,还有一些清理工具,重新整理隔断,背包顶部放了充电宝,水果,吃的,3-4 瓶矿泉水,超大容量和良好的背负系统,背着压力也不大。
2 实际行程
2.1 day1
7:15-9:10 深圳飞杭州。
去哪儿买的飞机票,因为赶大清早的飞机,为了不赶时间,直接前一天晚上在机场附近过夜,看了一下去哪儿机票订单推荐的 49 元格林豪泰宾馆,评价不咋样,换了另一家酒店。
金鹏航空,行李不能免费托运,多花了 180 的行李费用,没有早餐,有这钱和体验,我乘坐别的航空公司的飞机了,体验差,拉入黑名单。而且七点半多才起飞,九点半多才降落,晚点了,怪不得准点率那么低。
10:00-12:00 杭州萧山机场-花间堂(西溪龙舌嘴入口)。机场大巴西站线,在杭州汽车西站下,然后打车到花间堂,办理入住。
12:00-14:00 西溪湿地对面印象城外婆家用餐。茶香鸡味道不错,龙井虾仁蘸料也不错,土豆泥一如既往,麻婆豆腐居然还是三块钱。
14:00-17:00 乘车前往西湖,走之前准备的线路一(北山路-杨公堤-上香古道-茅家埠-浴鹄湾-太子湾)。途径招贤寺旧址,静逸别墅,润庐,新新饭店,在游览至玛瑙寺的时候开始下起小雨,因为快到结束时间了,简单游览,其实景色很不错,值得多花时间,圆形和拱形月门,白墙黑瓦,拍照很好看。
17:00-20:00 北山路上肯德基用餐休息,餐后夜游对面的曲院风荷,小雨初歇,整个园区雾气蒙蒙。出园后走杨公堤,持伞夜游上香古道,途经各色凉亭,小桥,观茅家埠水景,黛色参天短歇,后走至龙井路的茅家埠公交站,滴滴回花间堂。
22:00-24:00 两个人看异形(契约)和异形第三部
2.2 day2
9:00-12:00 花间堂吃早餐,和女朋友腻歪,躺椅发呆。
12:00-17:00 走之前计划的线路三(灵隐寺-天竺三寺-杨梅岭-云栖竹径-浙大之江校区)。
寺庙都没有开门,只能远远看看里面。
在灵隐寺到天竺三寺的路上走了很久,吃了路边小店的藕粉和葱包烩。藕粉甜甜的,还不错。
短歇后继续徒步只到法喜寺。途经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,入内参观。
之后公交前往云栖竹径,但因预约满了进不去,继而前往之江校区,但不开放。
饿了,然后打车去杭帮菜博物馆,东坡肉很不错,莼菜汤好吃,滑滑的,水里看到几只小的野鸭子,我还看到两个大的飞走了,野鸭子还真会飞,飞的不低。
18:30-22:00 滴滴乘车前往太子湾,准备补前一天剩下的浴鹄湾,女朋友想看断桥,改夜走苏堤,至北山路,途经武松墓,苏小小墓,黄宾虹像,
观平湖秋月,转西冷印社,楼外楼,白堤,上断桥。北山路出,出租车回花间堂。
2.3 day3
9:00-12:00 吃饭,腻歪,行李寄存前台,退房。
12:00-14:00 西溪西区龙舌嘴入口-洪湖,游船,登步云塔,远眺西溪全景,看不到个啥,一片片都是树。
14:00-18:00 西溪东区周家村入口-深潭口,乘船,上岸,走蒋村-河褚街-福堤,途径洪家祠堂,热气球,演武堂,施耐庵塑像,福堤,一路上认识花花草草。
天目山路口已关闭,沿着西溪湿地健身绿道走了好长一段,到了中国湿地博物馆附近,准备吃完饭,发现花房私房菜和西溪别院都在附近。
最后选择花房的 199 双人套餐,冰镇小龙虾味道很不错,带点点甜味,双头乌也不错,不肥腻,鱼肉质鲜嫩,米饭好吃,问了一下是甜米,女朋友淘宝已经下单。
出门溜达着前往公交站回花间堂,这里因为修路,公交站有点远,建议直接打车,取行李打滴滴前往滨江亚朵网易严选酒店,洗漱睡觉,走路累死了。
而且发现杭州高德地图上面的打车费用要比出租车便宜不少,有一次高德显示打车 40,出租车最后结算 60,没有黑杭州出租的意思,但是我后面都选择直接高德打车。
2.4 day4
8:00-11:00 吃早饭,睡回笼觉
11:00-14:00 老大说加个班,心里。。。。由于加班,严重压缩了下午的行程,导致浏览的过程很匆忙。怨念。。。
14:30-17:00 滴滴前往小河直街,路上找了一家小店,和女朋友吃了两份片儿川,要比酒店早餐做的好吃。
前往小河直街,随便溜达,老街感觉还行。
徒步前往拱宸桥,拱宸桥上远望,大运河河面宽阔,航船来往,河面两个不知道是什么雕塑。
17:30-19:00 回亚朵酒店,和女朋友边同学吃饭,周家私房菜,杭州感觉很多私房菜的样子。
女朋友同学开车机场送行,路上短暂停留钱塘江边,网易云音乐办公楼附近。
整个行程就是这样了,剩一天在家修养。下面是出发前准备的线路攻略。
3 西湖线路一
常规旅游线路,游客比较多。
看点:名人故居,西湖十景。
- 音乐喷泉
-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
- 民国名人故居
- 柳浪闻莺
- 长桥落日
- 太子湾公园
- 雷峰夕照
- 南屏晚钟
- 苏堤
- 花港观鱼
- 三潭印月
- 苏堤春晓
- 曲院风荷
- 平湖秋月
- 断桥
4 西湖线路二
看点:名人故居,民国建筑,寺庙遗址,新旧西湖十景,各色凉亭。
北山路
北山路 3098 米的长街短巷里集中筑有一些近代优秀建筑,一边是山,一边是水,山与水的中间则是房子。它们与西湖互为辉映,相得益彰,被誉为杭州近代建筑博物馆。
- 北山路 2-3 号,望海楼
北山路 8 号,蒋经国故居
蒋经国旧居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石函路 7 号,临近断桥,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。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为蒋经国和蒋方良之居,与蒋介石和宋美龄所居之澄庐隔湖相望。
《照片》
北山路 32 号,坚匏(pao,二声)别墅(又称小莲庄或小刘庄)
这里的主人,是湖州南浔江南首富刘氏,清末民初中国最大的“房地产商”之一。在上海,刘氏家族开创了地产行业的半壁江山,如今人们看到的上海石库门、花园洋房都带有浓重的刘家印记。
杭州北山街上的别墅,有一半都是刘家的产业。从清朝末年,到 1935 年,坚匏别墅的建造史整整持续了 23 年,成为第一个中西合璧的别墅。
《外观照片》
它门口的古井,用汉白玉雕制而成;养鱼的池塘,是天然形成;园中那座小亭,因为与西泠遥遥相对,被唤作“东泠”;在小小的院落中,嵌着一汪碧水,塘中养莲,从而诞生个别名,叫“小莲庄”。
《古井照片》 《水池照片》
-
润庐建于 1932 年,当时的门牌是葛岭山路 2 号,润庐的第二个主人是著名金融家金润泉(1878-1954),被清政府封为三品官衔,成为浙江第二个红顶商人。从 1909 年任大清银行浙江分行行长起,到 1951 年底中国银行杭州分行撤销为止,金润泉当了四十多年行长,扮演了四十多年主角,连任时间之长是空前的。辛亥革命后,历任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经理、中国银行杭州分行行长、杭州市商代会主席等。抗日战争时期,设法保存了中国银行资产。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,在抗日救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后,继续留任中国银行董事、分行经理、总行赴外稽核。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,金润泉一直掌管着浙江的金融大权,并在商贸、电力、教育、筑桥修路、交通等各个行业投入大量的资金。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,被誉为“金融界的常青树”。 润庐的“润”字也取自金润泉名字当中的“润”。
《外观照片》
北山路 34 号,如庐
曾经是民国时期上海大商人林九如的私人住宅,后来被政府收购。如庐面对西湖,背靠宝石山,具体是建在靠近北山街的小山坡上。大门左侧有一位长型的石碑上隐约可以看到“如庐沉香堂”几个字。
《外观照片》
北山路 35 号,海盐馆
杭州海盐馆位于西湖区北山路 35 号,面对着西湖,是杭州西湖边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建筑体,该建筑体目前被顾家家居租用作为顾家家具集团高端会客场所,为园林式高端会所。内部含接待大厅、会议室、茶楼、办公区、包厢、客房及顾家样品展示区。
《外观照片》
北山路 36 号,省庐
“省庐”,又叫做“竹隐楼”,建于民国初年,为仿西式建筑。
《外观照片》
北山路 38 号,秋水山庄
秋水山庄是 20 世纪 30 年代我国报业巨子、上海《申报》报主史量才以他的爱妻沈秋水命名而建的江南庭院式建筑。面积约 200 平方米,四周有庭院,沿着北山路有围墙、铁门。秋水,原名沈慧芝,原为晚清上海滩的雏妓,后遇到了同样喜爱鼓琴的史量才,便以身相许伴随到了杭州。
史量才随后因秋水的私人财务而得力购入《申报》《新闻报》,成为报业泰斗。然而,史量才又纳入外室女子一名,出于愧疚,为秋水在西湖葛岭旁买了别墅,即秋水山庄。如今秋水山庄是新新饭店的一部分,可以入住饭店,也可以在这里喝茶赏湖色。
《外观照片》
北山路 39-40 号,抱青别墅(又称抱青会馆)
沿着北山街继续骑行,你一定会看见一幢赭红色的砖墙,拱形门串起一条走廊,这里便是百年老楼抱青别墅,也是北山街的标志一景。这座同样出自南浔富贵之家的别墅,30 年代时曾被改建成葛岭旅馆,成为当时西湖边最奢华的酒店。别墅为三层西式楼房,属于欧洲巴洛克建筑式样,而它的砖木结构、朱红色彩、老式黑瓦以及内部陈设,又留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痕迹。整幢建筑体现了近代西湖建筑承上启下、中西交汇的过渡特点。百岁高龄的抱青别墅现已转身成为杭州国画院美术馆。
《外观照片》
北山路 41-42 号,西湖博览会博物馆(首届西湖博览会会址)
1929 年.第一界西湖博览会在这里成功举办。在那个战火纷飞、动荡不堪的年代,历时 137 天的博览会吸引了 2000 多万人前来观看,着实是推动了当时萎靡不振的工业经济发展。如今的展馆是在原址上扩建而成,展示了西湖博览会的前世今生。
《外观照片》
北山路 43 号,王庄
王庄建于 1926 年,占地面积 3.3 亩,西式主楼建筑面积 744.13 平方米,有房 29 间;另有中式平房 4 间,建筑面积 104.37 平房米。它最早的业主是北京李国筠,后转让给上海金融界知名人士王晓策,此宅便更名为王庄。
王庄的建筑可圈可点,除了它的坐北朝南、依山面湖、中西合璧、宅院合一的特点外,它的建筑细部的艺术特征也颇有特色。
一是它的青砖实叠南侧外墙上,大量采用了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爱奥尼克倚柱,不仅起到了承重作用,更是明显的外表装饰。
《外观照片》
二是带有各种雕饰和艺术加工的栏杆是其建筑细部的显著特征,瓶状或石柱形的欧式栏杆成为此屋的重要标记。
《栏杆照片》
三是该建筑设有宽大的阳台、走廊、台阶、屋顶平台等开放与半开放的建筑空间,它们既是居者的活动空间,也是观景赏色的佳处。
《阳台屋顶》
玛瑙寺(连横纪念馆)
葛岭路 17 号的一处原佛教讲寺,始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三年(946),北宋治平二年(1065)改今额。寺院旧在孤山玛瑙坡,并因其址而得名,南宋绍兴二十二年(1152)迁至今址,原址改作延祥观。今存建筑为清末至民国时重修,主要分前后两院,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三间、月洞门、大殿五间(现存遗址)和后殿五间,东西有厢房数间,旁有园林,为杭州寺院园林的典型代表。台湾历史学家连横曾在 1926-1927 年居住于此并研究整理文史资料,2008 年 12 月作为连横纪念馆对外开放[2],现已不再作为宗教建筑使用。
《月洞门照片》《白墙照片》
北山路 44-45 号,菩提精舍
菩提精舍,建于 1926 年,为丁甘仁等 24 位沪浙商界名流,以佛教信徒的居士身份筹款建造,以此为念经礼佛修身之地。
北山路 54 号,春润庐
春润庐是宋春舫和其好友朱润生共同建造的,庐内有两座带有壁炉的别墅:外面的那座是朱润生的,可以称之为“润庐”;里面的那座是宋春舫的,也可以称之为“春庐”。春润庐之名就是各取两位业主姓名中的一个字而成。
宋春舫(1892-1938)是浙江吴兴人,早年留法,我国早期著名戏剧家及法国文学专家,曾先后在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任教,著有《宋春舫论戏剧》;家中富有,在上海及青岛均有房地产。朱润生为宋氏亲戚,银行家。
当时如果有北大著名的教授去杭州 , 宋春舫都邀请他们前去居住 。 蔡元培曾是春润庐较早的房客。1927 年,两位北大教授马寅初和谭熙鸿来杭州任教,他们都是宋春舫的老友,所以都把家安在了春润庐。春润庐便成了不挂牌的北京大学招待所。徐宝璜、林风眠、张歆海等著名学者都曾携眷住过此庐,至于来春润庐拜访的名人就更多了 ,
《外观照片》
晓风书屋
很小的一个书店,有手办、香囊等小东西。
北山路 58 号,新新饭店
杭州新新饭店由东楼(前身为何庄)、西楼(始建于 1912 年孤云草舍)、中楼(始建于 1922 年)、秋水山庄(始建于 1932 年)和北楼等楼群组成。西楼、中楼、秋水山庄被列入近代历史文物保护建筑。
尽管这家饭店的名字叫“新新”,资格却是够老的。饭店前身可追溯到 19 世纪 90 年代,由上海最早连锁企业“何锦丰洋广杂货号”老板何宝林,在东楼旧址上陆续建成中、西式楼房三幢,称为何庄。1909 年董锡赓发现商机,与何宝林之子何积藩合股在何庄开始接待宾客,1913 年设计完成英文名为“THE NEW HOTEL”、中文名为“新新旅馆”的店牌。
《外观照片》
北山路 60 号,招贤寺
唐代招贤寺遗址。
《外观照片》
北山路 66 号,息庐
为园林式别墅,园内池沼假山,花木扶疏,占地约 1 亩。园墅的东南边大门紧靠北山路,进门为一天井,天井正中是一幢三开间大殿,传统的大屋顶中式风格;大殿后又是一个天井,拾级而上,是一幢两层三开间精致的西式砖木小楼;小楼西边另有辅房四间。建筑面积 300 多平方米的息庐呈二进院落式布局,建筑层层递进,地基渐次抬高。前后两进房屋一中一西,一低一高,依山傍湖,坐北朝南,的确是休憩疗养的好去处,这也正因了息庐的名字:休息的房舍。
《景观照片》
北山路 69-71 号,集艺楼
集艺楼位于西湖区北山路 69、71 号,是一座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砖木结构、钢窗蜡地的两层西式小楼。小楼依山面湖,坐北朝南,占地 0.5 亩,建筑面积 280 平方米,共有房 13 间。
北山路 80 号,岳王庙
岳庙,多称为岳王庙,位于西湖栖霞岭南麓,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(1221),初称“褒忠衍福禅寺”,明天顺间改额“忠烈庙”;因岳飞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,
历代迭经兴废,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,分为墓园、忠烈祠、启忠祠三部分。 墓园坐西向东,忠烈祠和启忠祠坐北朝南;岳王庙大门,正对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岳湖,墓庙与岳湖之间,高耸着“碧血丹心”石坊,寄托炎黄子孙对爱国英雄的敬仰之情。现岳飞墓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。
竹素园
在岳坟西面,面积 2 万平方米。旧称湖山春社,为清浙督李卫建。凿池置石,构筑亭轩,栽培四时花木,引桃溪清流,屈曲环注,有曲水流觞之意。乾隆御书"竹素园"。今内通江南名石园。园内盆景假山,回廊迷离,修篁弄素,清新恬淡。
《园林》
《美景》
《湖面》
北山路 94 号,江南文学会馆(穗庐)
也叫鲍庄,堂号“穗德堂”,是一座保存较完整的集住宅、祠堂、家坟于一体的山地园林式的花园别墅。
鲍庄原主人鲍柏麟,广东人,在穗沪杭经营多种产业,家底甚厚。他所建造的这所穗庐,颇具家乡岭南风韵,亭尖和亭角是中式的而柱子是西式的,并且有向上升腾的含义,与西方通往天堂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从北山路沿山道拾级步入鲍庄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砖饰门楼,气势不凡,门楣上书"穗庐"二字,落款为赵梅溪。进得门楼,有一古樟,树龄逾 300 年。树阴掩映中,一座两层三开间的西式别墅赫然入目,此楼砖石垒基、天花吊顶、瓶饰栏杆、通天云梯,共 9 间房,225.95 平方米,另有平房 5 间半,134.5 平方米。
出得院来,继续沿巨型石板铺就的山追上行,是鲍庄的后院,此地有祠堂一所,家坟一丘,石亭两座.都是依山而建,顺势而上,整个鲍庄占地 2.019 亩,始建于 1922 年,迄今已有 80 年历史。
- 杨公堤北山街口自行车租赁点
杭州花圃
《花朵照片》
郭庄
郭庄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杨公堤 28 号(原西山路卧龙桥北堍东 8 号)、北与曲院风荷公园相邻,为杭州古典园林的代表,园虽不大,但布置紧凑,结构巧妙,其中的假山楼阁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特色。
该园由杭州丝绸商宋端甫始建于清咸丰年间[注 1],名端友别墅,俗称宋庄,后几易其主,其中民国时转售予汾阳人郭士林,因此改称汾阳别墅,俗称郭庄[1]。1989-1991 年整修后对外开放。
全园平面呈矩形,占地面积 9788 平方米,水面占 29.3%,与西湖相通,建筑面积 1629 平方米,分宅园两部分,分别称静必居和一镜天开,园林部分又分别以南侧的内池(浣池)和北侧的外池(镜池)为中心,两池以中央临池的两宜轩相隔,住宅部分则位于内池东侧和南端[2]。因郭庄东侧紧靠西湖岸边,沿湖建有乘风邀月轩、赏心悦目亭和景苏阁等,其中景苏阁正对苏堤,游人在园内便可饱览西湖风光。
《庭院照片》
《园林照片》
上香古道
上香古道,古代是香客乘船在茅家埠上岸,然后去天竺诸寺上香走的路。现在是杨公堤到茅家埠的一段路。
由于西湖西进的工程,上香古道从历史中被唤醒并被修复,成为寻幽访古、体验民俗的文化走廊。杨公堤上的卧龙桥和隐秀桥大约相距几十米,其间就是上香古道的入口,上香古道不像苏堤那么直、那么透、那么单调。漫步上香古道,移步换景,一步一景。
杭州花圃-茅家埠-上香古道-上天竺-法喜寺-中天竺-下天竺,路线景美人少,非常适合拍照。
《石桥》
《凉亭》
方桂亭
《茅家埠水面》
- 湖光山社
- 黛色参天
- 玉涧桥
- 芳草晴阳
- 茅家埠
- 水域大
- 乌龟潭
- 长廊
-
于谦祠,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三台山麓,西湖乌龟潭畔。于谦是明代的民族英雄,他和岳飞、张煌言并称“西湖三雄”。
正统十四年(1449 年)“土木堡之变”英宗被俘后,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,拥立景帝,反对南迁。调集重兵,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军。
次年(景泰元年),也先因无隙可乘,被迫释放英宗。
景泰八年(1457 年)“夺门之变”中英宗复辟,于谦以“谋逆罪”被杀,葬于三台山。
明朝弘治二年(1489),于谦冤案得以平反,孝宗皇帝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,赐谥“肃愍”,并在墓旁建祠纪念,取名“旌功祠”。
于谦祠庭院草木葱茏、绿树成荫,是一处清幽之所。
前殿辟为序厅,殿门两侧楹联是林则徐所撰:“公论久而后定,何处更得此人”。
清朝嘉庆壬午年(1822)六月,林则徐任浙江杭嘉湖道,他倡议集资整修于谦祠墓,并带头捐献自己的官奉。
序厅正中一巨大石灰岩上镌刻着前言,石灰岩造型取意于谦青少年时所作诗作《石灰吟》,“粉身碎骨全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也正是于谦一生刚正不阿、两袖清风高洁品性的真实写照。
两侧墙上陈列于谦年表、于谦世系表,一张绘于清代的于谦夫妇像尤为引人注目。厅内还放置造型简洁的案几、椅等明式家具以渲染气氛。
正殿是于谦祠的主体部分,也是陈列最具特色的地方,通面宽 21.8 米,进深 14.15 米,。大殿正中是一座于谦全身立像,于公威严肃立,双目炯炯,正气凛然。像高 3.2 米,基座 1.3 米,为海水浪花图案。像后衬以由徐向前元帅书写的《石灰吟》壁面,塑像上方悬挂乾隆御题匾额:“丹心抗节”,黑底金字,为乾隆十六年乾隆帝南巡杭州凭吊于谦时所题。
殿柱上悬挂数幅颂扬于谦不朽功绩的楹联,均是明清时期的名家所撰,经当代书法家题写。
大殿墙面为两幅半圆大型浮雕壁画,左侧是“北京保卫战”,右侧是“土木堡之变”的有关场景,每幅画相对独立,但在整体上又呵成一气,场面颇为凝重、壮观,运用明暗变幻的灯光效果,再辅以铿锵激越的《十面埋伏》背景音乐,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,恍如置身于刀光剑影、杀声震天、尘土飞扬的古战场,正与于谦一起抵御外侮。壁画高 3 米,宽 46 米,是经专家多次论证修改,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家王卓予先生的指导下完成。壁画突破了一般祠堂陈列的窠臼,使壁面不见柱子,与匾额、楹联、塑像遥相呼应,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效果。
塑像背面的墙壁上嵌有清代石碑若干块,其中包括湘乡杨昌 题的线刻《明少保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像》碑一块,袁枚题《重修于忠肃庙碑》残碑九块。
南北厢房分别作为兵器室和接待室。兵器室陈列明代的各种军械,包括神机营用的火铳、火炮等。明代的兵器门类多、数量大、制作精、技术高,有较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。
前殿与后殿间的天井里,赫然立着一尊威武、雄壮的铁犀牛,身高约 2 米,围长约 2.5 米,周身乌黑,独角朝天,背上铸有于谦亲撰的《镇河铁犀铭》,它是于谦勤政爱民、治理黄河的一个历史见证。黄河自古多泛滥,巡抚河南期间,他励精图治,奔波于大河上下,全心治理水患。为鼓舞人民战胜洪灾的信心,在 1446 年,派人铸了这尊“镇河铁犀”,表达了希望根除黄河水患,使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。原物现存于河南开封铁牛村。
天井右侧有口井,井旁立碑,名之为“忠泉”。根据祠内清时李铎遗碑记载:康熙乙亥年,在改建于谦祠时发现此泉,泉水色清而味甘,因念“公之大忠诚如水之在地中”,故以此命名。
后殿的院子里还保存着数明清两代的石碑,分别是四块大碑(弘治、嘉靖、万历、康熙)及一块乾隆年间的残碑。 [2] 里面还有一座摸福兽,传说摸它会有好运。
- 海棠花开,拍婚纱照
-
三台山景区集浙江山地和江南水乡风貌于一身,它以浴鹄湾景区为核心,东靠杨公堤,西临三台山路,北至乌龟潭景区,南到虎跑路。
先贤堂
先贤堂亦称集贤堂,始建于宋代,原在苏堤第一桥映波桥旁。宋宝庆二年(1226),京尹袁韶奏请朝廷建一座祠庙,以祭祀杭州自许由以下的三十九位名人贤士。
祠临湖而建,内设一园,一条迂回曲折的小径贯穿其间,道旁遍植花竹,浓阴蔽日;园内“亭相望五六”,游人由“振衣”亭,经“古香”亭,循“清风”亭,可登至山亭,在“流芳”亭小憩,而后至祠下。
先贤堂外堂内室,四周环以廊庑,堂门上挂一匾额,上书“仰高”,堂内陈列着刻有诸贤头像和生平事迹的石碑。元初堂废,现地原址附近重建,作为介绍、展示杭州名人文化和纪念缅怀先贤的场所。
- 湖畔大学
子久草堂
子久草堂。相传黄公望曾在杭州赤山之阴结庐隐居,茅庐周围风景怡人,倚门眺望还能见雷峰塔之景貌。2003 年于旧居原址附近设黄公望故居陈列室,以纪念这位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画家。
霁虹桥
霁虹桥位于花港公园以西的浴鹄湾,与黄公望故居、浴鹄轩、黄蔑楼等隔水相望。霁虹桥布局精致、舒展开敞、白墙黑瓦、木石相间、借景湖山、点景自然,体现了湖西景区“野趣、闲趣、逸趣”的景观特点,可游宜憩,融观光与休闲于一体。
-
浴鹄湾景区东靠杨公堤,西临三台山路,北至乌龟潭景区,南到虎跑路。这是西湖大景边的一处小景,悠闲自在的园林小筑,虽然小的可以,但却依山伴水,花花草草的四季常开。
武状元坊
杭州武状元坊,位于后赤山埠附近。据史书记载,南宋嘉定七年(1214),武状元刘必万(有记载为刘必方)在赤山立武状元坊。现以宋代样式重建武状元坊,以反映杭州古代科举文化。
黄篾楼水轩
黄篾楼,位于浴鹄湾附近。元代著名文学家张雨构水轩于此,并名曰“黄篾”。刘邦彦有诗云:“春水初生浴鹄湾,篾楼高枕对青山。鸟声啼足忽飞去,门掩绿阴清昼闲。”浴鹄湾附近重建黄篾楼,游人到此歇脚闲坐,静赏四周天然美景,可以唤起对往昔动人意境的美妙想像和感受。
5 西湖路线三
看点:寺院,自然美景。
- 灵隐寺
- 三天竺寺
- 法净寺,法喜寺,法镜寺
- 杭州佛学院
- 云栖竹径
- 卧虎藏龙取景地
- 人少
6 西湖线路四
看点:茶园,九溪烟树,浙大之江校区。
- 太子湾公园
满觉陇
满觉陇,亦称满陇、满家弄,位于杭州西湖以南,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条山谷。五代后晋天福四年(公元 939 年) 建有圆兴院,北宋治平二年(公元 1065 年)改为满觉院,满觉意为“圆满的觉悟”,地因寺而得名。
满觉陇因桂花而闻名,每年秋天,桂花盛开,香满空山,落英如雨,故有“满陇桂雨”之美誉。1985 年,“满陇桂雨”被评为新西湖十景之一。
明代人高濂在《满家弄看桂花》中写道:“桂花最盛处唯南山、龙井为多,而地名满家弄者,其林若墉栉。一村以市花为业,各省取给于此。秋时,策骞入山看花,从数里外便触清馥。入径,珠英琼树,香满空山,快赏幽深,恍入灵鹫金粟世界”。
清人张云敖有绝句《品桂》云:“西湖八月足清游,何处香通鼻观幽?满觉陇旁金粟遍,天风吹堕万山秋。”
桂花是杭州的市花,满觉陇自明代起就是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。今天,这一带的路旁坡地、崖前涧边,共种植桂花 7000 多株,树龄长的达 200 多年,已成为杭州赏桂花最著名的景点。每到金秋花开时节,这里金桂飘香。
四眼井
四眼井村靠虎跑路和满觉陇路交叉口两侧,是近年兴起的杭州旅游住宿聚集区,村子不大但集结了二十几家青年旅舍。四眼井在地理位置上有极大优势,它离杭州火车城站只有 6 公里,离著名的西湖苏堤更是只有不到 2 公里,西湖三十景差不多有有一半在距此 3 公里的范围内,交通便利、景点集中、尤其山景优美,颇具野趣。
- 民宿
-
虎跑泉位于浙江杭州市西南大慈山白鹤峰下慧禅寺(俗称虎跑寺)侧院内,距市区约 5 公里。虎跑泉的来历,还有一个饶有兴味的神话传说。相传,唐元和十四年(819)高僧寰 中(亦名性空)来此,喜欢这里风景灵秀,便住了下来。后来。因为附近没有水源,他准备迁往别处,一夜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说:“南岳有一童子泉,当遣二虎将其搬到这里来。”第二天,他果然看见二虎跑(刨)地作地穴,清澈的泉水随即涌出,故名为虎跑泉。张以宁在题泉联中,亦给虎跑泉蒙上一层宗教与神秘的色彩。
泉水晶莹甘冽,居西湖诸泉之首,和龙井泉一起并誉为“天下第三泉”。虎跑泉原有三口井,后合为二池。在主池泉边石龛内的石床上,寰中正在头枕右手小臂人侧身卧睡,神态安静慈善,那种静里乾坤不知春的超然境界,颇如一副联语所云:
梦熟五更天几许钟声敲不破,神游三宝地半空云影去无踪。
同时,栩栩如生的两只老虎正从石龛右侧向入睡的高僧走来,形象亦十分生动逼真。这组“梦虎图”浮雕寓神仙给寰中托梦,派遣仙童化作二虎搬来南岳清泉之典。“虎移泉眼至南岳童子;历百千万劫留此真源。”-—这副虎跑寺楹联也是写的这个神话故事,只是更具有佛教寓意
苏轼《虎跑泉》诗:
亭亭石榻东峰上,此老初来百神仰。 虎移泉眼趋行脚,龙作浪花供抚掌。 至今游人灌濯罢,卧听空阶环玞响。 故知此老如此泉,莫作人间去来想。
袁宏道《虎跑泉》诗:
竹林松涧净无尘,僧老当知寺亦贫。 饥鸟共分香积米,枯枝常足道人薪。 碑头字识开山偈,炉里灰寒护法神。 汲取清泉三四盏,芽茶烹得与尝新。
- 钱塘江大桥
-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
- 美景
-
九溪烟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景点西湖之西的鸡冠垅下,又称九溪十八涧。这里的溪流、茶园、迷雾、青川,构成了这一景区的四大旅游特色,游人徒步行在高低不平的路径中,但见迷离的雾气似纱如缎地笼罩着山冈上翠绿的茶树,但听潺潺的溪流涧水流淌在垂兰吊藤的山脚岭根,如梦似幻,仿佛走在天庭的长街。
古时候人们常喜欢用“九”字来表示数量的众多,其实,这座山区的溪流一路上穿林绕麓,不知汇合了多少细流。十八涧,原是指这条山区溪流的源头龙井一带的无数山涧泉流而说的。所以,十八涧也是古时人们用“九”的倍数来形容山涧泉流众多的意思,并非只有十八条山涧。
诗云:
春蚕吐丝狮峰织,迷雾流烟扑面湿, 天光云影青川走,嫩芽翘舌茶花迟, 千沟万壑十八涧,重峦叠嶂落九溪; 一路欢歌入钱水,九溪烟树天下知。
- 杨梅岭(不顺路)
- 民宿
十里琅珰(不去,太远)
郎当岭,又名琅珰岭,古名扪壁岭。原指天竺山东,龙井村西,梅家坞村东北的山岭。习惯上把南起五云山,北至天竺一带山岗通称“郎当岭”。因山岗蜿蜒约数公里,又有“十里郎当”之称,即“十里琅珰”。郎当岭景区地质地貌以石灰岩为主,自然形成了峰峦叠秀,千姿百态的山林景观,是西湖群山中最高、最长的山岭,平均海拔在 200 米以上,视野开阔,澄静明秀。是深受杭州市民游客喜爱的西湖山林旅游胜地之一。现古道仍保持着原有路径走向和传统的地面铺装
- 龙井村(不去,太远)
- 茶园
- 龙井八景
7 西溪湿地
- 西溪湿地洪园(龙舌嘴入口)
- 周家村码头->烟水鱼庄(船)
- 游览路程:大概 2.5 公里
- 最佳拍照点:18 处
- 游览时间:30 分钟
- 烟水鱼庄->河渚街
- 游览路程:大概 2 公里
- 最佳拍照点:15 处
- 游览时间:30 分钟
- 河渚街——高庄
- 游览路程:大概 1.5 公里
- 最佳拍照点:18 处
- 游览时间:50 分钟
- 福堤
- 绿堤
- 高庄